某著名人文大师在翻译、注解《资治通鉴》的时候,产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惊呼一个能容纳五千人的陷阱是匪夷所思的。即便是大师,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中国古人对数字是不太敏感的,特别是“文科生”出身的史官、诗人。“飞流直下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什三四”也不一定是严格的30%到40%;“十数人”、“千余人”……我也不止一次地在本书中跟史官较真(谁让我是严谨的理科生呢),比如“枕尸五百里”,通过计算可知这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式的记载。
《资治通鉴》和《十国春秋》都对这次经典战役有过记载,我们翻看原文,发现原文并没有明确说明陷阱的数量,原文是“凿大穽于城外”,如果史官们“三千尺”、“什三四”、“数个”……倒还直白,可在这关键的地方,史官直接省略,不说一个,也没说到底有几个。所以这就让该人文大师迷糊了,误以为是“凿一个大穽”。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