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曾经将白玉投入河中,作为报答,现在我赐你这些白玉作为奖赏。”文公还想到狐突被冤死的事情,于是在晋阳的马鞍山上为他建立了庙宇,后来人们就因此将这座山命名为狐突山。晋文公又发布了一道诏令,称:“如果有人还有未被奖赏的功劳,可以自己出来申请。” 一个小臣叫壶叔向文公进言说:“我自从蒲城随主公行走,走遍四方,脚跟都磨破了。在家中我侍奉主公的卧室和用餐,外出时也时刻警惕着车马的安全,从未离开过主公的身边。现在主公会进行从亡国中的奖赏,但我却没有被奖赏,这是说明我有罪吗?”晋文公说:“你上前来,让我为你说明我的赏赐准则。那些用仁义引导我,使我肺腑开通的人,此可受到上等奖赏;那些帮助我出谋划策,使我得以不被诸侯侮辱的人,此可受到次一等的奖赏;那些冒着箭和石头的攻击,顶着刀枪的伤害,用自身的身体来保卫我的人,此可再次受到次一等的奖赏。所以最高的奖赏是赏有德的人,其次是赏有才能的人,再其次是赏有功绩的人。至于那些奔走劳碌的臣子,只是一些常人的力量,摆在最后的地位。三次赏赐之后,就会轮到你了。”壶叔于是感到很惭愧,便退出去了。文公大方地分发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奖励给了所有的车马仆人,受到奖赏的人都非常感激。只有魏犨和颠颉两个人,因为他们自认为才华和勇气都很出众,看到赵衰和狐偃都是文臣,以言辞为主要手段,而自己的奖赏却比不上他们,因此心里不满,甚至略微抱怨了一下。但是文公想到他们的功劳,毫不计较,依然给他们奖赏。
介子推原本是从亡国中的人,他的性格非常孤傲,不与人交往。在渡过济河的时候,他听到狐偃自称有功劳,因为他看不起狐偃,所以很不满意,觉得这是在自夸。自从随班朝贺一次以后,他就托病在家,愿意过清贫的生活,自己编织鞋子,照顾年老的母亲。晋侯曾经大会群臣,进行功劳的评定和奖赏,但是却没有注意到介子推,偶然间忘记了他,就没有过问。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他没有得到奖励,心里很不平。他又看到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