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来?”有人说:“头须把藏中所有的财物席卷一空后逃跑了,现在不知道他去哪里了。”重耳已经失去了住所,又没有盘费,此时的心情非常愁闷。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只能继续前行。他现在就像是一只丧家的狗,急急忙忙地像是一条漏网的鱼。公子离城已经半天了,翟君才知道这个消息,想要赠送财物,已经来不及了。有一首诗为证:“流落夷邦十二年,困龙伏蛰未升天。豆箕何事相煎急?道路于今又播迁。”
据说惠公原本限制寺人勃鞮在三天内出发,前往翟干处办事,但为什么他在第二天就已经出发了呢?原来勃鞮是一个寺人,专门以献勤取悦上级为己任。前一次,公差派他去攻打蒲城,结果失去了公子重耳,只得到了一些衣裳,想必重耳心中一定怨恨。这一次,他奉惠公之命,如果能够杀掉重耳,不仅可以为惠公立下功劳,还可以除掉自己的隐患。因此,他联合了几个力士,提前快速前往,企图在重耳不防备的情况下,结束他的生命。谁知道老国舅两次送信,泄露了消息,等到勃鞮到达翟地,去打听公子重耳的下落,才知道公子已经不在那里了。翟地的国君也因为重耳的事情,命令关口严格盘查来往行人,防备得很紧。勃鞮在晋国时,还是个亲近皇帝的宦官,现在却为了杀重耳而来,成了奸人的刺客,如果被盘查,他怎么能应付得过去呢?所以,他无法通过翟国,只能沮丧地回去向惠公复命。惠公也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搁置起来。
公子重耳一心想要去齐国,但他必须先经过卫国。这就是想要攀登高处,必须从低处开始;想要到达远途,必须从近处出发。重耳离开翟地后,一路上的贫困困苦状况,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了。几天后,他们到达了卫国边境,守关的官员询问他们的来历。赵衰说:“我们的主人是晋国的公子重耳,因遇到困难在外流亡,现在他打算去齐国,想借道贵国。”官员听后便放行并请他们入关,并迅速报告了卫国国君。上卿宁速请求迎公子重耳入城。卫文公说:“我国建立在楚丘,没有依靠晋国人的一点力量。卫国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