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大哥林时来揉着额头说:“别说这些听不懂的,你就直说让我们今年干什么吧?”林泰来只得收起了形势教育讲课,直接指示说:“大哥你把工程队扩充一倍,组建三队和四队。”然后对二哥林运来说:“你在上塘街和南濠街市管所锻炼了一两年,让伱去扬州,你敢去么?”林二哥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不敢接下这个重担。在他们兄弟几个里,林二哥算是最没魄力和野心的一个了。林泰来也没办法,又不能赶鸭子上架,只能先让二哥缓缓,“你在城市方便,那就负责给我修宅院园林吧!”然后林大官人又对三哥林福来说:“三哥你继续在木渎港当河快,工业园区就挨着木渎港,你就能者多劳,兼一个工业园区总监工。”这个倒是没问题,如此林大官人三言两语,就把自家兄弟今年的任务安排完毕。至于老爹,继续研究双季稻去吧!对了,红薯应该在这两年被人从南洋偷到福建了,回头可以想办法从福建弄点过来,让老爹研究研究。虽然这玩意并不是万能解药,根本不能一直当主食,但掺着吃也是可以减轻粮食压力的办法。过了正月十五,工业园区丝织场发布了招工榜文,并附带两大诱人条件。一是有济农仓免息借粮、优先赈济福利,二是实行固定底薪按旬发放制度。还没出正月,就迅速从苏州城里招到了五百熟练织工。不是只有五百织工报名,而是工业园区丝织场现有规模只能容纳五百织工。本来林大官人设想,开始直接上马二百张织机,结果没达到计划。因为织机成本昂贵,动辄十两银子起步,而社团还处于高投入时期,资金太紧张,结果只准备了一百张织机。林大官人也只能实事求是,先从这个规模起步。毕竟当前最重要的是把工业园区开张起来,进入良性的滚雪球发展模式。当前城里丝织工场的主流招工模式是日结模式,每天五分银,有点像后世日结一二百的散工。而林大官人之所以敢力排众议开出底薪制度,不仅仅是为了从城里吸引熟练工,主要还是因为暂时不担心销售问题。就丝织场目前这点规模和产量,都不用想冲出江南、走向全国、畅销海外。即便没有市场,只靠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